iT邦幫忙

2021 iThome 鐵人賽

DAY 18
0
自我挑戰組

30天不怕演算法:白話文版系列 第 18

Day 18:廣度優先搜尋(BFS)

  • 分享至 

  • xImage
  •  

上一回提到廣度優先搜尋的步驟是檢查圖中節點,並將與其相連的節點放入佇列中,再一一檢查。

光是這樣的文字描述,可能感覺只是線性地檢查所有節點,但其實廣度優先搜尋的重點在於它是從一個節點開始,放射狀、逐層向外的搜尋。

從起始的節點開始,它所有鄰居(neighbors,指相鄰的節點)算是第一層,要先搜尋完第一層所有的節點後,才開始搜尋鄰居的鄰居,也就是第二層的節點,所以整個搜尋會從起點向外層層擴展。

如果不是這樣一層一層搜尋,就可能會出現內層還沒搜尋完,就搜尋外層的錯誤,這樣會造成什麼問題呢?

借立可帶

假設毛豆同學今天忘了帶立可帶,想要跟同學借,並且希望能借他的同學座位離他越近越好。所以毛豆就從跟他座位直接相連的前、後、左、右四位同學問起。如果這四位同學都沒有,他們再跟他們的前後左右的同學詢問。

如果毛豆問完右邊的A同學,A同學沒等毛豆問其他人,就立馬再問他右邊的Q同學,發現Q同學有立可帶。可是其實毛豆左邊的B同學就有立可帶,但因為先問了第二層的同學,所以最終雖然有借到立可帶,但並不是距離毛豆最近的選項。

也就是說,如果不是第一層的鄰居搜尋完再搜尋第二層,可能發生找到的路徑並非最短路徑的問題。為了要避免這種情況,我們要利用佇列(queue)這種結構。

佇列

佇列是一種線性的資料結構。它的名稱queue也是排隊的意思,現實生活中在排隊結帳時,先開始排的人會先結帳離開,想要排隊只能從隊伍最後排起。

資料結構的佇列跟排隊一模一樣,資料從前端刪除,後端加入,所以先加入的資料一定會先刪除。跟同樣是線性結構的堆疊相比,佇列是先進先出(FIFO)的資料結構;堆疊則是後進先出(LIFO)。

先進先出的這個特性,就確保了廣度優先搜尋會找到正確答案。

今天毛豆想要借立可帶的第一步,就是先將他四周的ABCD同學加入佇列中,問了A同學發現沒有,就把A同學的鄰居OPQ同學加入佇列中,也就是排隊在BCD之後。因為佇列運作的方式,一定會先檢查完BCD才會輪到後面加入的同學,所以絕對不會出現坐比較遠的同學先被詢問的情況。

無限迴圈問題

除了搜尋順序外,操作廣度優先搜尋時我們可能還會碰到另一個問題,就是把已經檢查過的節點又加入了佇列。

例如當毛豆問完A同學後,就要把A同學的鄰居加入佇列,可是這麼做的時候又會把毛豆算進去,因為他們互為鄰居,會不斷把對方加入佇列。

當發生這樣的情形時,不但會浪費資源搜尋已經檢查過的節點,而且搜尋會陷入無限迴圈。所以通常會用一些方式來標示已經檢查過的節點,例如將檢查過的節點存入一陣列,以避免重複檢查。

廣度優先搜尋是一種會徹底搜尋整張圖的演算法,最壞情況得經過每個邊並檢查每個節點,所以執行時間是O(|V|+|E|),其中|V|是節點的數目,|E|是邊的數目。


上一篇
Day 17:圖與演算法
下一篇
Day 19:深度優先搜尋(DFS)與拓樸排序(topological sorting)
系列文
30天不怕演算法:白話文版30
圖片
  直播研討會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